
WonderJourney 网站介绍
WonderJourney 是由斯坦福大学与 Google Research 团队联合开发的持续3D场景生成框架,相关成果发表于2024年计算机视觉顶会 CVPR。它的核心目标是让用户从“任意起点”出发,生成“连贯且多样”的3D场景序列(称为“wonderjourney”),实现“从任何地方到所有地方”的虚拟场景探索,为3D内容创作、虚拟世界构建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。
一、核心功能:从“起点”到“连续旅程”
用户只需提供起点输入(可以是文本描述,也可以是一张图片——包括真实照片、艺术风格画、水墨插画等),WonderJourney 就能自动生成一段逻辑连贯、风格多样的3D场景序列。生成的“旅程”会通过往返相机轨迹渲染成动态视觉内容,模拟人在虚拟空间中“漫步”的视角,让场景变化更自然。
二、主要展示板块:直观呈现技术能力
网站通过四大板块,用丰富的案例展示技术效果:
1. 从任意起点出发(Going from Anywhere)
展示不同输入类型对应的场景生成结果——比如输入“法式庄园”的图片,系统会延伸出围绕庄园的连续3D场景;输入真实的校园照片,能生成连贯的虚拟校园旅程;甚至输入莫奈风格的城市画,也能生成符合该风格的场景序列。
2. 长序列场景(Long “Wonderjourneys”)
验证技术对“超长旅程”的支持:即使生成数百帧的长序列,场景依然保持连贯。用户可 hover 视频暂停,查看细节(比如从“沙漠”延伸到“绿洲”的完整过程)。
3. 同一起点,不同终点(Going to Everywhere)
突出“多样性”特点:针对同一个起点(比如某幅“爱丽丝梦游仙境”的插画),系统能生成多组不同终点的场景——既可以延伸到“魔法森林”,也能连接到“糖果城堡”,展示技术的创造性。
4. 可控场景生成(Controlled WonderJourney)
支持文本引导的精准生成:用户输入诗歌、俳句、故事摘要等文本,系统会根据文本逻辑生成对应场景。比如输入王维的《滁州西涧》,能生成“涧边幽林、春潮带雨”的诗意场景;输入《瓦尔登湖》的摘要,会生成符合原著风格的自然场景序列。
三、技术特点:模块化与灵活性
WonderJourney 采用无训练的模块化设计,能快速适配AI模型的最新进展。其核心流程为:
文本规划:用大语言模型(LLM)生成场景的文本描述,确保逻辑连贯;
3D生成:通过文本驱动的点云生成 pipeline,将文本转化为3D场景序列;
质量验证:用大型视觉语言模型(VLM)检查场景是否符合输入逻辑,保证生成质量。
四、资源与延伸
网站提供了完整的技术资源和后续项目:
核心资源:可下载的论文PDF、GitHub代码库、Twitter项目总结(TL;DR)、YouTube演示视频;
相关项目:互动场景生成(WonderWorld)、动态场景生成(WonderPlay)、场景生成评估基准(WorldScore),展示技术的迭代方向。
总结
WonderJourney 聚焦“持续3D场景生成”,通过“任意起点+连贯多样+文本可控”的能力,为虚拟内容创作、游戏设计、数字孪生等领域提供了新工具。其模块化设计也让技术能快速跟进AI模型的进步,具备长期扩展性。
相关导航


GitHub – TencentARC/InstantMesh: InstantMesh: Efficient 3D Mesh Generation from a Single Image with Sparse-view Large Reconstruction Models

Masterpiece Studio

腾讯混元3D

Scenario – AI-Powered Content Generation Platform

Home | prometheanai

Anydoor Official Website — meet AI characters and stories, chat with them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