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科学院知识服务平台(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运营)是面向科研人员、学者及公众的综合性知识服务门户,聚焦自然科学、边缘交叉科学与高技术领域,提供文献信息保障、战略情报研究、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及科学传播四大核心服务,整体结构清晰,功能覆盖科研全流程。
一、核心功能模块
平台通过顶部导航栏(首页、到馆服务、学科服务、研究支持、情报产品、数据资源、科学传播、关于我们)与首页快捷入口(慧眼检索、馆藏纸本、电子图书、数据库直达、特色资源),实现精准服务触达:
1. 检索服务:多维度科研信息查询
慧眼检索:平台核心检索工具,支持论文、专利、资讯、报告、项目、期刊、学者、机构8类资源检索,可按主题、标题、关键词、作者、机构、摘要、期刊等字段筛选,还能限定时间范围(如一天内、一周内或自定义日期),满足精准查新需求。
细分检索入口:
馆藏纸本:可通过“任意字段、题名、作者、出版社、ISBN”检索实体书籍;
电子图书:增加“丛书题名”字段,覆盖更多电子资源;
数据库直达:支持“数据库名、出版单位”检索,提供数据库目录、开通数据库、试用数据库、常用数据库四大分类,方便快速访问权威数据库(如CSSCI、ElsevierSD等)。
2. 资源服务:权威特色资源集合
平台整合了中科院体系内的特色资源库,包括:
学术数据库:CSCD引文数据库(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)、中国科讯(科研资讯平台);
专题文库:院士文库(院士成果集合)、学位论文(中科院博硕士论文);
机构资源:中国科学院档案馆(全院重要档案保存)、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(科研成果存档)。
3. 学科与研究支持:全流程科研服务
学科服务:提供读者借阅、科技查新与引证服务、公益学术平台、期刊分区表(科研评价工具)、慧科研(科研效率工具)、ChinaXiv(预印本平台)等,覆盖从文献获取到成果发布的全链条。
研究支持:
直播课程:聚焦“AI赋能科研”“数据素养提升”“大模型应用”等主题(如《AI科研加速器:大模型赋能学术创新全流程》);
通知公告:及时发布资源开通(如2025年科学文库、JSTOR数据库)、到馆服务调整(如国庆双节服务)等信息;
研究报告:按战略、学科、产业分类,涵盖“颠覆性技术(能源领域)”“黑土地保护”“智能隐身材料”“军用无人机”等热点方向,为决策提供情报支撑。
4. 专题与科普:聚焦战略与公众服务
专题服务:针对生物安全、可再生能源、光电产业、先进材料、集成电路与量子信息等国家战略领域,提供定制化情报服务(如“全球科技基金项目监测资源服务中心”“科技期刊发展智库”)。
科学传播:
图书馆:开展科普书展(如“数理化专题科普书展”)、发布活动动态;
院史馆:通过展览预约、科学传播文章,展示中科院历史贡献与创新成果;
档案馆:提供查档指南、专题展览,保存全院重要档案(如“数字档案资源磁光电一体化云存储”项目)。
二、辅助功能与交互
便捷工具:首页提供“问图书馆员”(在线咨询)、“意见反馈”入口,还有科讯APP下载(扫码获取);
友情链接:关联中国科学院机构网站、科学出版社等权威平台;
联系信息:运营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,电话01082626611,地址位于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。
总之,该平台是中科院体系内科研人员的“信息枢纽”,也是公众了解前沿科技与中科院成果的窗口,通过整合权威资源、精准检索与全流程服务,助力科研创新与科学传播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