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nSci泛科学是一个专注于科学传播的综合性平台,以“让科学融入生活”为核心,通过专业、趣味且多元的内容,连接大众与科学世界。平台内容覆盖12大科学领域,从“人體解析”(如心血管健康、神经科学)、“太空天文”(宇宙探索、小行星任务)到“文明足跡”(历史中的科学智慧)、“科技能源”(AI、半导体技术),全方位满足不同读者的科学兴趣。
1. 核心内容:专业与生活的联结
平台的文章内容兼顾科学性与可读性,既解读前沿科技(如“TGV玻璃基板取代矽基板的挑战”),也挖掘生活中的科学细节——比如“成語科學”系列用现代科学解释“如膠似漆”的传统胶漆成分、“味同嚼蠟”的味蕾机制;“醫療健康”板块则聚焦实用健康知识(如主動脈瘤的无症状风险、CART免疫疗法新进展),让科学走出实验室,走进日常。
2. 互动Lab:玩出来的科学
平台设有Pan Lab板块,通过趣味互动项目降低科学门槛:既有结合社会议题的“核四/藻礁公投模拟器”,让用户直观理解政策背后的科学逻辑;也有轻松的性格测试(“从打掃方式看出你是哪種人?”“你是哪個系的寶可夢大師?”),用科学维度解读生活细节;还有“防疫小尖兵測驗”“搞笑諾貝爾獎潜力測試”等,让用户在参与中学习。
3. 精選特輯:主题式深度探索
针对热门或小众科学主题,平台推出精選特輯:比如“搞笑諾貝爾獎”系列,盘点那些“看似无厘头却暗含科学思维”的研究;“她是科學家”专题,聚焦女性科研工作者的故事;还有“童年崩壞!?”“SDGs可持续发展”等特辑,用专题化内容深入拆解复杂科学议题。
4. 編輯精選与熱門文章:优质内容的捷径
平台通过“編輯精選”推荐近期优质文章(如“通向未來的原子薄膜:二維材料”“全球化已死?从荷蘭EUV技术看地缘科技”),“熱門文章”则整合用户关注度高的内容(如“無症狀患者为何不能輕忽?”“昆蟲室友识别”),帮读者快速找到值得读的科学内容。
5. 多媒体与社群:多元连接方式
除了文字内容,平台还通过多媒体渠道扩展科学传播的边界:
YouTube频道:“泛科學院”教你用AI工具、“挺健康”讲医疗常识、“科科抱抱”用轻松方式聊科学;
Podcast节目:“思想實驗室”邀请嘉宾讨论AI、科技政策等深度话题;
社交媒体:Facebook、Instagram、Line账号定期分享科学趣闻,打造互动社群。
6. 更多延伸:从知识到生活
平台还设有“泛科學選物”,推荐科学相关的文创与好物;用户可通过“贊助泛科學”支持平台内容创作,让科学传播更可持续。
整体而言,PanSci泛科学不仅是“科普网站”,更是一个“科学生活社区”——用专业内容满足好奇心,用互动设计降低参与门槛,用多元媒介连接不同需求的用户,让科学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。
